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一平方翡翠创造8万个就业岗位——“竹山绿松石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向继华)拥有储量占中国70%、世界储量50%的绿松石资源,湖北竹山县种下了致富产业的“金碗”,带动8万人成为“金饭碗”。随着该县精心培育的“竹山绿松石工匠”品牌被评为“湖北省十大工艺服务品牌”之一,以产业育人、以人才促就业的成功模式正在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竹山绿松石工艺品陈列馆。通讯员供图 资源禀赋促进产业集群 竹山县被誉为“中国绿松石之乡”,绿松石潜在价值超万亿元。县委、县政府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锚定“一城四地”的功能定位,科学推进绿松石产业发展。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依法管理、市场运作”的原则,走上完整、规范的发展轨道。 目前,全县培育绿松石产业主体5600多家,其中规制、限制企业38家,形成了以国际珠宝交易中心、国际绿松石城、国际绿松石产业园、中国绿松石特色小镇、多个淘宝村为核心的空间布局。这条产业链也体现在十堰、郧西等地,产品已远销中东、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劳务品牌赋能就业创业 “工作是人最基本的生活”。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竹山县把发展绿松石产业作为稳就业、增效益的重要抓手。惠民生、促振兴。县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21个部门协同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该县先后出台《打造百亿土耳其工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绿松石贸易和服务企业加快发展十项措施》等文件,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据介绍,目前绿松石产业已创造8万多个就业岗位并开办企业,就业空间显着扩大。 技能提升结合天赋与天赋 人才培养是服务制造品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山县依托与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班,通过师徒带徒的方式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大师和工艺美术大师。同时,借助十堰(竹山)绿松石抖音直播基地,常年开展电商主播培训,提升员工技能。 珠山绿松石工艺品现场直播(向继华 摄影)。通讯员供图 据统计,该县已举办绿松石产业专题培训班26期,培训学员1400余人次,每年培养设计加工专业人才200余人。通过电商主播培训班,培训了2000多名珠宝营销人才。还培养了16名荣获“中国玉雕工艺大师”等荣誉称号的本土玉雕师n”和“荆楚工匠”。 创新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政策支持进一步刺激就业创业。竹山县以多种形式开展创就业推荐活动,加强就业信息对接,优先服务脱贫人员和农村低收入人群,并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一次性就业奖励。 创业精神对驾驶有重大影响。竹山县化州依兰珠宝营销有限公司打造珠宝主题品牌,通过师徒带徒方式雇佣城乡职工1000余名。荣获首批“湖北省劳动品牌龙头企业”称号。公司董事长周立平当选为竹山县绿松石行业协会会长、“全国劳务新星”e品牌形象代言人”。 同时,湖北筑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永国盛宇产业孵化园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累计入驻企业136家,就业人员768人。马家渡绿松石小镇有中国特色商铺1770家,创造就业15000余人。 提升品质铸就品牌辉煌 曹红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五个孩子祝生日快乐”。通讯员供图 竹山绿松石雕刻。通讯员供图 竹山绿松石工艺品《王母娘娘游记》(向继华 摄)。通讯员供图 珠山绿松石不仅带动了工作,更实现了品质的飞跃。珠山绿松石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特许产品,“女娲补天”、“化州依兰”等四款产品被认定为H级产品。宇贝名牌产品。相关作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消费者倡导》,并荣获中国玉雕艺术“天工奖”、“百花奖”等奖项。 竹山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从事绿松石雕刻。通讯员供图 目前,竹山县已培养绿松石雕刻加工人才8000余人,销售人员17000余人。人均年稳定就业收入达到近10万元,实现了培训与就业、培训与就业的有效衔接,促进了当地及附近劳动力就业。 从山玉到世界珠宝,从传统艺术品到现代工业,竹山县正以得天独厚的绿松石资源书写乡村振兴的辉煌篇章。
上一篇:竹山供电:多措并举建立安全坠落检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