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全运会之际,粤港澳联手办赛,开启新篇章——体育为媒介,加速融合(大湾区浪潮)9月21日,湖北队队员陈伯良出战第十五届全运会现代五项马术比赛。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10月25日,河北队选手张和强出战第十五届全运会自由式小轮车男子公园赛决赛。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第十五届全运会自行车男子个人(公路)比赛将连接粤港澳,参赛运动员将6次途经粤港澳口岸。图为比赛路线示意图。 11月9日珠海麦迪画画组刘庆罗波泰第十五届全运会、第十二届全运会圣火第九届特奥会在南海1522米深处的广东奥体中心点燃。此次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体育赛事,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翻开了全运会历史新的一页,激发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活力。以十五运会为契机,纵观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发展,一条以“硬连接”为基础、“软连接”为关键、“心连接”为核心的共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联办探索新模式 10月30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与第五跑道正式启动,实现航空、高铁、城轨无缝衔接,有效保障确保十五运会期间旅客出行顺利。 “从这里换乘广州东环城际铁路,半小时即可到达广东奥体中心。”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交通中心综合体项目现场,承包商中建四局项目负责人徐彪说。在“硬互联”的支撑下,三区不断推进政策对接和机制变革,逐步构建包括举办赛事在内的赛事“软互联”新模式。随着港珠澳大桥三地飞扬,我们探索粤港澳竞争的“从0到1”。去年11月24日,2024年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和第十五届全运会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在三地举行。第15届全国锦标赛正式比赛期间本届运动会,得益于“预通关+闭环管理”的创新模式,运动员6次不间断通过三个口岸,全程无刹车。在覆盖深港两地的赛道上,实现了粤港澳联合办赛的“从1到n”。今年2月23日,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马拉松测试赛举行。深港两地成立“深圳执委会+香港协调办公室”联合总部,解决保障衔接问题;深圳海关修改“人脸识别+手环定位+计时评分”三重核验,打造“无感智慧通关”系统,确保赛事“零延误、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举办跨境活动需要粤港澳在监管方面深度合作为此,十五运会组委会创新性地建立了“1+4”联系机制,解决跨界合作问题。国家层面设立港澳工作协调司,负责跨区域协调和资源整合。在广东、港澳层面,建立联络会议、首席联络官、联络官、联合工作组等常态化机制,构建“分层对接、全覆盖”的沟通网络。十五运会期间,内地有6000余人赴港澳地区参赛,港澳地区有3000余人来内地参赛。一系列创新通关举措不仅服务了赛事,也为大湾区人员正常流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活动经济正在推动新的v现实性。深圳市坪山区将陆续举办一系列群众自行车比赛。 “骑行+美食+文化创意”将“运动体验”拓展为“饮品消费”;在佛山市三水区,在第十九届佛山“西甲”足球联赛中,连日推出季节性消费活动,不少城市推动体育赛事走进美丽的地方、街区、商圈,开展文化、体育、商业融为一体的“赛事旅游”创新实践,并依托密集举办的高水平赛事,粤港澳将19个赛事城市的体育文化旅游资源有机对接。随着十五运会临近,“体育+”活力显现。赛事推动体育、文化、男性、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持续强化赛事经济效应,带动体育产业发展。逐步形成“赛事赋能、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运动+科技”带动产业能量水平提升。从利用无人机进行场馆监控、赛事呈现,到为观众提供多语言、跨场景信息服务的“数字人类志愿者”,再到定位精度达到10米的智能天气系统……体育赛事的精准需求,促使大量科技成果投入应用、进入市场。广东奥体中心外,一辆亮黄色的大卡车引人注目。它是首款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源应急供电车。 “它能够以200千瓦的额定功率连续向外界供电6小时,形成了事件应急供电的‘绿色’防线。”黄旭睿 电海公司经理广州电力科学研究院德罗根变频技术研发室介绍说,这款车辆不仅可以在用电时为城市电网“提供能量”,还能快速应对突然的电涌。市场应用场景广泛。 “体育+展销”以经济加成推动赛事流量变革加速。 11月8日,三地同时举办的2025粤港澳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将在广交会展馆举行。来自粤港澳的数字体育、场馆智慧、赛事运营、体育器材等企业将齐聚一堂,全面展示行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一系列周边赛事产品成为市场的“宠儿”。 “十五运会吉祥物‘喜羊羊’、‘乐蓉蓉’产品销量创历史新高特别好。 “我们还开发了冰箱贴、手提包、抱枕等十几种衍生产品。”广东哈尔滨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森林兴奋不已。融合人文,打造新平台“传球”!在对阵澳门科技大学篮球队的比赛中,广东五邑大学篮球队队员田培林脱口而出。在粤港澳MGA篮球交流赛中,三地青少年在比赛中脱口而出。田培林发现,最近比赛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港澳同行面孔,“和他们一起打球,让粤港澳大湾区这个词更加具体化。”田培林说,场上场下,大家谈比赛、谈音乐、谈娱乐,一种亲近感油然而生。粤港澳全运会实力不断增强。在粤港澳共同举办的交流赛、友谊赛等社交活动中,三地青少年竞技体育技能,因文化同源而默契十足。在收获友谊的同时,结下了浓浓的合作情感纽带——广州打造“穗港(澳)联手建全运”系列活动,推出全运健康跑、羽毛球邀请赛、醒狮文化表演等30余项特色协作活动;深圳举办“深港澳合作”“庆全运”大型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以澳门开幕、深圳起飞、香港结束,吸引了近万名港澳青年代表和市民参与……10月26日,首届青少年“人民杯”体育嘉年华在深圳举行,深港澳同台竞技。 “这次比赛就像一根纽带,将大湾区的朋友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来自澳门的年轻参赛者黄瑞坤感慨地说。第十五届全运会筹办期间,大批港澳青年志愿者利用“百企千人”港澳大学生实习计划深度参与赛事筹备工作。他们在广州开展情景教学培训,在深圳开展“以赛代训”实训。他们向内地志愿者画服务技巧,形成了“全运+实习”的创新培训模式。 “这是粤港澳三地共同举办的盛事,参与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强烈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来自香港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谢飞仪说。龙舞、舞狮、武术、龙舟……粤港澳文化相通,关系密切。群众性活动中,一系列富有岭南文化传统美感的项目吸引了粤港澳民众积极参与。“体育+文化”为人文融合提供了更多展现载体。省奥体排序也激发了共同文化记忆中的情感共鸣(张文雅参与采访采写)。